動力鋰電池的需要量和作廢量不斷增加。統(tǒng)計數(shù)據顯現(xiàn),2015年中國鋰電池總產值47.13Gwh,其間,動力電池產值16.9Gwh,占比36.07%;消費鋰電池產值23.69Gwh,占比50.26%;儲能鋰電池產值1.73Gwh,占比3.67%?!蛾愂觥窚y算,到2020年動力鋰電池的需要量將到達125Gwh,作廢量將達32.2Gwh,約50萬噸;到2023年,作廢量將到達101Gwh,約116萬噸。
當時,電池金屬材料資本的供需不平衡正逐漸顯現(xiàn)。跟著新能源車下流需要逐漸清晰,國內動力電池廠商2016—2017年紛繁擴大產能,尤其是三元電池的擴張,進一步提升了對鈷的需要因此從廢舊電池中收回再利用鈷也越來越具有經濟性。對公司而言,動力電池收回蘊藏著無窮的商機,經過收回處理,可認為電池生產商節(jié)省原材料本錢。此外,動力電池收回還與政府建造低碳經濟和環(huán)境友好型社會密切相關。
《陳述》指出,目前中國動力電池收回處理技術開展較為老練,但辦理相對落后,阻礙了動力電池收回工業(yè)的開展。首要表如今:收回網絡不健全,收回網絡首要由中小收回公司構成,難以得到有用收回;收回公司規(guī)模較小,工藝水平不健全,較難確保資本收回功率;存在沒有運營答應的公司不合法從事廢舊動力電池收回,帶來安全和環(huán)保危險。
《陳述》認為,雖然存在阻力,但中國清晰選用生產者職責延伸準則,隨方針不斷完善,工業(yè)正逐漸走向規(guī)范化。隨著新能源汽車產銷量持續(xù)增長,電動車動力鋰電池的回收利用問題也會越來越突出,國家和地方政府相繼出臺政策,加快建設良性產業(yè)生態(tài)系統(tǒng)的進程。